一、归家修养
贾环回到荣国府的当夜,赵姨娘的小院灯火通明。赵姨娘急忙过来迎接,泪如雨下:
\"我的儿啊!你可算回来了!\"她颤抖着手抚摸贾环的脸,生怕这是个梦,\"你在外边可还平安?\"她匆忙拉住贾环的手,嘴里不停说着话:\"快进来,快进来,娘给你熬了参汤。\"贾环微微一笑,扶着母亲坐下,听得清楚,道:\"儿子没事,只是受了些风寒,多谢娘的担忧。\"赵姨娘连忙端来热腾腾的参汤,又忙着替贾环换衣服,擦脸。贾环打量着母亲疲惫的面容,心里满是愧疚,但这时只能轻声安慰:\"娘放心,儿子没事,一切安好。\"
房间里,赵姨娘低声道:\"你这次回来,可要更小心些。\"她的眼里闪烁着复杂的情感。贾环握住她的手,心中明白,这是母亲的关切,也是警惕。
赵姨娘扶着贾环上了床,服侍他喝下了参汤,又细心地喂他吃饭,直至晚上才让他安心入睡,自己则坐在旁边守了一夜。
---
二、拜见长辈
三日后,贾环精神渐复,便按礼数去拜见贾母、贾政等人。
1. 贾母处
贾母见贾环进屋,脸上露出几分笑意,挽起他的手,轻轻道:\"环儿,回来得多久?路途中还好吧?\"贾环恭敬行礼,心中感慨万千:\"托老太太的福,儿子一路平安。\"贾母点点头,吩咐身边小厮:\"去,给环哥儿准备点心。\"接下来,贾母絮絮叨叨地询问贾环在外的日子,都忙着府里什么事,直到贾环吃完了点心,贾母才关心道:\"你母亲前些日子身子不太舒服,你回来后,记得去看看她。\"
贾环点头应允,随即向门外走去。
2. 贾政书房
贾政正在书房中看书,听见脚步声,抬起头来。见是贾环,便道:\"回来了?路上还好吧?\"贾环恭敬行礼:\"父亲,儿臣平安归来。\"贾政接过他的礼,沉默了片刻,忽然道:\"你在江宁的差事近期如何?若有不妥,可随时来京面圣。\"贾环微微颔首,回道:\"邸里事务已经交接稳妥,周大人已经接手。新政仍在推行,无事。\"贾政眉头微皱,沉默思考片刻,只轻声道:\"去吧,去看看你的母亲,她……\"贾环接话:\"是,父亲。\"随后便行礼告退。
3. 王夫人房中
王夫人正坐在炕上读《太上感应篇》,见贾环进来,脸上闪过一丝复杂,但却还是露出几丝温和的笑容:\"环哥儿,回来了?十多年没见,路途上万事安好?\"贾环躬身行礼,轻声回应:\"无人有恙,母亲放心。\"王夫人放下书,轻叹道:\"你此次回来,可有什么新消息?\"贾环垂眸,轻声道:\"有个家书,说是我母亲病重,但我仔细查证后,发现竟是伪造。\"王夫人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异,但随即平静下来:\"你所说是否?\"贾环点头,露出一丝冷酷:\"是。\"
---
三、家书之谜
晚间,贾环让赵虎找来管家贾代儒,吩咐道:\"把那家书写下来,我要仔细查看那印章。\"赵虎应命,片刻后端来一纸一墨,贾环写道:**江宁城中,某人所书。不详。**赵虎将写的纸张交给了贾环,贾环仔细比对。果然,那印章与荣国府的明显不符,字迹也有些粗犷,显然是临摹之作。贾环微微冷笑,从袖中取出一枚干枯的梅花瓣,暗自猜测,这封伪造家书的背后,定有不简单。
随后又找来府中的高僧,询问那梅花瓣可有异样。和尚道:\"这是梅花花粉,香气独特,微寒,我曾听人说,梅花香囊有驱邪之效。但……\"他停顿片刻,似乎有所隐瞒:\"未曾见过如此奇异。\"贾环心念一动,暗示和尚不要透露,便让他先告退。
次日,贾环和赵虎又走访了几家仇家,搜集了不少线索。回到府里,赵虎将查证情况禀报:\"大人,那封家书并非府里的人送的,而是有人从通州驿站加急发出。\"贾环轻抚着桌上干枯的梅花瓣,此时心中已成冷血刀锋,他低声说道:\"此人,必定是逍遥在朝野间的梅缘者。\"
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