杯觥交错
三月桃花开得最盛时,荣国府的门槛几乎被各色请帖踏破。这日清晨,贾环刚翻开《春秋繁露》,茗烟就捧着鎏金帖子慌慌张张闯进来:\"三爷!忠顺王府的赏花宴!\"
碧玉镇纸\"啪\"地按在书页上,贾环盯着窗外纷扬的落花不出声。自打中举以来,这样的场面已经重复了十七次——薛蟠以\"贺解元\"为由包下醉仙楼整层,冯紫英邀他去西山猎场,连往日从不正眼看他的贾珍都亲自下帖......
\"备笔墨。\"贾环突然起身。砚台里的墨汁还没化开,他已笔走龙蛇写就二十余封回帖,内容大同小异:\"猥以谫陋,获隽乡榜......会试在即,唯恐荒废学业......\"
最后一笔落下,忽听得窗外\"嗤\"的一声笑。只见宝玉倚在梨树下,领口松松散开,手里捻着枝半开的芍药:\"环弟好大架子,连琏二哥的东道都推了?\"花瓣被他随手一抛,正落在砚台边沿,溅起几点朱砂似的红。
贾环盯着那抹艳色,忽然想起原着里贾琏偷娶尤二姐的丑事。而今这人竟也能端出兄长的架势,说什么\"带弟弟见见世面\"。他慢条斯理地折好最后一封回帖:\"二哥哥替我捎句话——春闱后我做东,请琏二哥吃最地道的绍兴黄酒。\"
话里有话。宝玉眨了眨眼,突然俯身凑近:\"你变了不少。\"温热的呼吸带着桃花酿的甜香,\"从前在学里,你连《论语》注疏都背不全的。\"
青灯黄卷
五更梆子响过三声,梨香院西厢的灯已经亮了。贾环就着羊角灯细读林如海批注的《朱子语类》,突然听到珠帘轻响。
\"姨娘?\"他急忙起身。赵姨娘端着炖盅站在灯影里,鬓角还沾着灶间的柴灰:\"趁热喝......老太太赏的官燕。\"
白瓷盅里银丝般的燕窝沉浮着,映出贾环熬红的双眼。这两月他瘦了一圈,原本圆润的下巴显出几分凌厉的线条。赵姨娘手指抚过儿子堆满书的案头,忽然簌簌落下泪来——那本《策论观止》里夹着的批注纸条,密密麻麻比她缝的鞋底针脚还密。
\"环儿......\"她声音发颤,\"歇歇吧,咱们现在这样已经很好了......\"
窗纸透进朦胧曙光,照见贾环案头一方新砚——昨日北静王府刚送来的端溪老坑。他舀了勺燕窝慢慢咽下,甜味丝丝缕缕渗进喉头:\"姨娘,这才刚开始。\"
赵姨娘走后,贾环从博古架暗格里取出个紫檀匣子。掀开绸布,露出叠得整整齐齐的纸笺——全是林如海批改的文章。最上面那张朱批力透纸背:\"破题如刀,然锋芒过露。春闱主考钱大人性喜平和,宜藏锐于拙。\"
指尖在\"钱大人\"三字上停顿片刻,贾环忽然转身抽出《阳明文集》。晨风吹动书页,哗啦啦翻到《示弟立志说》一章......
林府问学
雨水这日特别冷。贾环踩着湿滑的青石板来到林府角门时,老管家忙不迭往他手里塞暖炉:\"老爷在藏书楼等着呢。\"
穿过两进院落,忽闻缕缕琴音。贾环放轻脚步,只见八角楼窗前,林如海正在焚香抚琴。案头《盐政疏议》的稿纸上墨迹未干,琴几边却摆着本翻开的《楚辞集注》。
\"学生冒昧......\"
\"坐。\"林如海手指未离琴弦,\"听出来了吗?《幽兰操》第三章。\"
七根弦在苍白的指下震颤,泠泠如冰泉。贾环发现这位兰台寺大夫比上月又清减许多,官服领口竟空出一指宽。曲终时,林如海突然咳嗽起来,帕子上一点猩红刺得贾环心头一跳。
\"无妨。\"林如海将帕子一攥,\"昨日你那篇《禹抑洪水》的破题......\"
两个时辰的讲学转瞬即逝。当贾环问及会试可能的策论题时,林如海却指向窗外一株老梅:\"你看这枯枝。\"顺着他的目光望去,黝黑枝干上竟钻出几个米粒大的绿芽,\"朝中看似平静,实则......\"话到一半变成剧烈的咳嗽。
回府路上,贾环的轿子经过户部衙门。瞥见几个穿着各地官服的人进进出出,他忽然明白林如海未尽之言——今春各地雪灾的奏报,怕是要引发一场赋税变革的朝堂大议。
同窗之谊